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写在《南京粮食经济》杂志改版创刊之际

3月 21, 2024

◎徐震中

粮食问题,恒古弥新,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从“刀耕火种”到今天百年变局中粮食贸易战,无不体现出粮食问题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如黄巢、陈胜、吴广,李自成等皆因农民吃不上饭,饿肚子,才揭竿而起。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许多穷苦人也是为了有碗饭吃,跟着红军打天下,打土豪、分田地是最基本想法。当年红军到达陕北,没有吃的,毛主席号召向“359”旅学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解决了红军的吃饭问题。毛主席早就指出,“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全国胜利后,毛主席又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的谆谆教诲为中国人民吃饭问题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指出, “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胡锦涛强调,“如果吃饭没有保障,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大局,始终坚持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要装中国粮。美国战略家、前不久去逝的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早就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他的这种思维一直是美国控制全球的战略定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曾在1994年写了一篇《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认为,一是14亿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二是中国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三是环境破坏导至减产不可逆转。几十年过去了,美国学者的预言失灵了,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在外国人看来不可能解决的吃饭问题。14亿人口不但能吃饱,而且吃的越来越好。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全国粮食已获得19连增,人均占有粮食在960斤左右,远远超过世界粮食计划署规定的基本生活标准。连续九年,全国粮食产量都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达到1.3908万亿斤。

中国曾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粮食紧缺,饥饿现象屡见不鲜。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从此全国一声惊雷,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所有农村采取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如今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使得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从此不愁吃不愁穿,过上了小康生 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近十年的脱贫攻坚,使近一亿人彻底解决温饱,全国所有的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里程碑啊!

追溯南京地区的种稻史已有万年。南京古称冶城,生产出的人类第一块白铁,是用来 耕种的。南京至今仍能在六合、高淳、溧水见到种植了数千年的稻田;在江宁黄龙岘能看 到千年粮道,在溧水还能看到有人工开凿的天生桥下千年运河漕运码头。南京几度成为世 界第一大都市,也是“粮市”。南京现在的水西门至清凉门一带,就是当年粮食贸易集散 地,既供应城内百万居民,又是南粮北运的水陆交通枢纽,六朝和明清800多年间,南京不仅是江海联运粮食的枢纽,还是世界粮都。

南京作为经济发达城市,更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粮食安全做为党政同责的重点任务,抓实抓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树立大食物观,用大食物观新思想,引领南京粮食事业踏上新征程,是时代赋予南京 粮食人的责任。这是南京粮食文化中的一页,也是办好粮食期刊的文化渊源。讲好南京粮食故事,更是《南京粮食经济》期刊的文化责任。

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部脱贫,标志着“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营养”转变。从1956年水稻专家陈永康到今天王才林的“南粳米”,既好吃又高产,这一转变用了60多年。人类食物中的种植业、养殖业,既受日月土地之精华,又受地理气候影 响,再有发现创造之艰难。讲好南京粮食故事,首先讲述南京粮食在新时代新思想引领下的巨变,这是办好《南京粮食经济》期刊的基本任务。

树立大食物观,是粮食安全观进一步发展的新思想、新思维,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 义,现状将会进行新的统筹组合。如在30多年前,围绕粮食生产加工分出了许多独立的行 业,属于种植业中的就有蔬菜业、畜牧业、奶牛业、水产业,又有商业餐饮服务业中的副食品、豆制品、粮油、饮食,还有粮食储备运输等,这些行业,总的来说,是食物的生产和加工,是一条食物的生产加工链,大食物观就是让食物生产和加工更加安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发展,涌现更多更好更健康营养的食物,丰富百姓的餐桌。

近年来,南京粮食和物资储备,矢志不渝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落实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深化粮食产销合作,优化为农服务,强化市场监管,让“米袋子”更加充实。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导向,多点突破,深入推进全市粮食产业向高质量,特色化,品牌化跨越发展,一批南京本土地产大米品牌脱胎换骨、破茧化蝶,一举成为江苏好粮油产品、“江苏精品”、“水韵苏米”排行榜的“榜眼”和“探花”。南粮集团和晶健米业生产的品牌大米还登上国际粮油产品展示交易舞台。全市先后培育“放心粮油店”304家,其中26家企业荣获“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店”称号,全市5家会员单位荣获“苏米核心企业”称号。3年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展现责任担当,动员一切力量支援抗疫一线。南京粮食人,为了市民安全健康而尽职敬业,向千万市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讲好南京粮食人的故事,是《南京粮食经济》期刊的根本。

2023年9月南京粮食经济学会(行业协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两会以大食物新思想为指导,在全国同行业走向建设大食物观的新征程上,率先走出了第一步。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新一届两会班子将谋篇布局,努力践行“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宗旨。入会会员从过去传统单一的粮食收储、加工、销售,向上游的种植、管理、水土环境保护,以及下游的粮食精深加工、饲料、养殖业等领域延伸,会员吸纳从过去几十人跃升到现在200多人,涵盖了京东、苏食集团、众彩物流、农业发展银行等知名企业加盟。聘请“南粳之父”王才林、南京财经大学曹宝明教授、全国绿色基地长三角工作委员会田跃平主任为高级专家和顾问,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创办《南京粮食经济》季刊,开设“理论观察”、“最前沿”、“聚焦镜”、“交汇点”、“品牌窗”等专栏。加强与《中国粮食经济》、《粮油市场报》及省市媒体的交流互动;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业务论坛和观摩展销峰会,促进会员企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粮食是有生命的,在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不断前行中已有万年。生命是有温度的,有情怀的。岁月如犁,不负韶光。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南京粮食厚积薄发、整装待发的新起点上,感受南京粮食的温度与情怀。

让我们一起携手讲好中国粮食故事中南京粮食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