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社区史志

11月 8, 2023
牌坊社区黄龙岘茶文化风情街

【概述】
牌坊社区位于长江东、牛首山南,禄口机场西,为南京的南郊风景区,自古以来是南京的南大门。社区行政区位于江宁街道南部,东临朱门村,北接银杏湖大道,西连陆郎镇,南通337省道。社区为江苏省美丽乡村。

【建制沿革】
据《江苏省乡镇志》、《首都志》、《南京简志》,牌坊社区自然村落始于商周台型文化遗址范围内。秦汉时期属秣陵县、丹阳县、江乘县,六朝时分属临江县、江宁县、怀德县。隋唐宋元时属江宁县江宁镇,建镇制始于宋景德年间。明属应天府江宁镇。清属江宁府江宁县江宁镇。1949年至2018年,分属陆郎乡、江宁镇。2006年江宁镇改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属江宁街道所辖。

【自然地理】
牌坊社区地理为前古生代泥盆纪的陆郎河地区。为低山河谷丘陵。山体主要由石英砂砾岩构成,山峰最高为海拔319米。社区辖地于长江之东,江西为安徽乌江镇。江宁三山为南京长江屏障,三山绵延之东为牌坊社区五指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各类植物生长。土壤为南京南部土壤区,经人为耕垦而形成耕作土壤,有水稻土、黄刚土和菜园土。
  
【人口、土地】
牌坊社区位于江宁街道的东南部,辖区自然村20个。人口2080人。农户650户。土地面积8.2平方公里。牌坊社区为典型的丘陵山区,山水资源丰富,山林约5000亩,竹园约1500亩,茶园1500亩。

【社区党建工作】
社区设党总支,在建设牌坊社区过程中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依靠广大基层党员并团结群众,积极稳妥地化解建设方与当地农民各类矛盾,确保了“黄龙岘特色小镇”的快速建成。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引入,积极带领村民及培育大学生返乡创业激情,打造了黄龙岘电子商务中心,使江宁街道全域农副产品进入了O2O的新时代,带领群众创业致富。通过不断努力,社区已由过去相对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变身为村庄环境优美、富民效应彰显的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黄龙岘”成为全街道乃至全区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各项社会事业强力推进,先后获得了“南京市文明村”、“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宁区县级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美丽乡村建设】
2016年,社区加强经济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经多方争取项目投入,积极打造“黄龙岘特色小镇”建设。启动晏子、大冯两个村的环境整治工程,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村内景点有12处、停车场6处、标识牌40个。社区对龟山进行了规划打造,完善了晏公祠及坡道环湖景观建设,实现了“龟山十二景”的复苏,彰显了黄龙岘特色小镇的特色魅力。社区对龙坊路进行拓宽改造,将原先的4米路拓宽到现在的6米,并整体铺设沥青。社区辖区自然村落比较分散,路灯亮化一直是老百姓口中念叨的话题,特别是牌坊水库以西的14个自然村尤为突出。2016年11月通过上级部门的支持,15日内零矛盾将辖区14个自然村路灯全部安装到位。基础设施的建成,让社区整体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全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为村民们的创业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社区上下呈现和谐进取的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
由南京市江宁区规划院编制规划,将牌坊社区划分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经济发展区等区域,并按照“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的“五化”要求,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牌坊社区居民住宅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高度、统一立面、统一颜色”和“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村庄住宅规划要求,对农村住宅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建设,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批每户宅基地面积,使村民在建房过程中能够按相关要求和规定有序地进行施工建设。牌坊社区交通便利,汤铜公路穿境而过。社区抓住村级公路灰色化工程的机遇,投入资金,实现了80%村通灰色化道路的目标,社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了新农村工作。坚持把建设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抓招商、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加大招资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服装厂、针织厂、印刷厂、机械设备厂等,为社区创造了近200人的就业机会。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肌体,文化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富民不仅包括物质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的富足。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社区坚持把创建示范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社区以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新村容村貌村风的整治工作,通过建设文化室、老年学校、阅报栏等,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向现代村民转变。

【党群服务中心】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前台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办公有两大特色,一是首问负责制,无论村民有什么方面的问题来找工作人员,该名工作人员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给其他人,必须完成村民提出的问题。第二大特色是代办制,牌坊社区考虑到有的村民年纪较大,如需办理相关业务,可将相关证件、材料交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代村民办理。
综合政务信息平台。村内的一切信息都是联网公开的,村民可以在家中了解到相关村务信息,包括近期动态、天气、财务等。大屏滚动播出相关招聘信息,村民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大厅找工作人员报名。
调解室。村民有什么矛盾和问题社区进行帮忙调解。社区设电子商务中心,借助“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给村民学习了解新动态,社区定期邀请专业人员给村民带来专业知识讲课,指导他们怎样提高茶叶质量、农作物产量,并指导他们哪些创业项目是可行的,让他们自己动手,勤劳致富。
社区设有200人的道德讲堂。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书画室、图书馆、儿童乐园、休闲健身广场等。

【万人植树造林大会战】
1975年11月,陆郎乡人民公社为了山区的农民摆脱落后贫穷的面貌,在张府大队、大冯村、原牌坊大队、高级村、陶家村、张家上村、岘下村,成立了战备林场。随后全乡近万人在黄龙岘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了植树造林大会战。当时战备林场从南京下放了76名知识青年到此地参加植树造林。当时知识青年只有十七八岁,全部分派三个作业组,每天和当地村民一起上山植树造林劳动。

【茶文化风情街】
牌坊社区茶文化风情街于2012年开始建设,街道全长430米,宽3.9米,由水泥路基上加设小青砖铺设而成,东西走向贯穿于黄龙岘村,占地面积是0.91平方公里,全村只有52户人家,134口人。黄龙岘的打造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带领他们积极参与旅游经营,有80%的农家都在经营着农家乐,主要以餐饮、住宿、土特产为主,而在整个沿线则带动了2000人到3000余人的就业。村民住宅采用徽派建筑形式,白墙黛瓦,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整个村庄实现了监控、无线网络全覆盖。杆管线的外迁下地,以及地下铺设雨污管网5800米,52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实行雨污分流。社区与公交集团合作,开设了免费班车。
茶文化风情街的特色是牌坊社区的特色风情,从创作最大的绿色大茶壶和壶嘴中流出的山中泉水开始,穿越小镇民风民俗,街中显要的位置建设了党的史料馆,介绍党的一大到十九大的光辉历程。到楼台亭阁大茶馆坐下来品黄龙岘毫茶,远处是群山叠翠,眼前湖塘水色,六时景色不同,飞鸟翔于其间,水静如镜,蓝天白云,粉墙黛瓦,银杏水柳与花卉在湖中共一色,为南京南郊最佳喝茶和农家乐风情街。

【名胜古迹】

龟山十二景 龟山十二景的景名为:晏公遗风,松林归隐、龟岛渔埠、杉林探秘、绿野仙踪径、寄情山水、荷风栈道、石台观岛、柳岸春晓、茶田倩影、涉水漫步、堤顶远眺等多处景点。

千年古官道 牌坊社区五指山中小红彤山有一条千年古驿道,是南京中华门通往皖南的必经山道。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崇山峻岭,人迹罕至,偶有猎户涉足,后有皖南往南京城走亲的人及商家因图近道经过此地,便在丛山之间踏出一条坎坎坷坷的驿道来。千百年来,这条驿道见证了黄龙岘世态沧桑变幻,承载着一方水土传奇历史。南京是六朝古都,黄龙岘便成了古都建康城达官贵族探险、涉猎、四季休闲的好去处。由于达官贵族的涉足,这条道便称为官道。官道路面宽3米,多为本地山石或鹅卵石铺就,是中华门通往皖南的必经之路,浙商、徽商行至于此,便有了路边驿站。商贾、驿站多了,亦给黄龙岘带来繁华。
这条官道的另一作用是为当地居民衣食住行带来便利。此地居民多为江浙、安徽的移民,亦有明、清及太平天国战乱年代迁至于此的移民,他们沿着官道至此安家落户,垦荒种植,也把农副产品卖到城里,再从城里购回油、盐、酱、醋、针线、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这条官道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保障线”。随着年代的推移,官道被称为古官道。

黄龙仙竹 牌坊社区的景区内竹林面积已达到2000亩左右。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065个,方圆20公里没有工业污染源,是南京南郊“天然氧吧”。

骡子牌坊 骡子牌坊位于黄龙岘东边古官道旁。为骡子建墓,立骡子牌坊,在中国古代也是很少见的。相传骡子的主人姓陶,居住在牌坊社区晏子村。在清朝时期,陶姓人家养了一头骡子,长年给在南京中华门开的商铺送山货,运回城中的商品在村中买卖。这头骡子很特别,从来不要主人跟着,主人把货物搭在骡子背上,对它说送到哪里,它就知道送到哪,一次没出现过差错。从晏子村到南京中华门,沿途全都是农户种植的庄稼,但骡子路过时从不吃路边的庄稼,骡子饿了吃东西都是主人弄得干干净净的才吃,喝的水要从水井里面打出来才喝。
有一年主人被劫匪打伤,这头骡子就趴在地,让主人骑到背上,然后一起回到家中。主人回到家后由于受伤太重离开了人世。骡子从主人死后那天起,一直不吃不喝直到饿死。陶家的后人感念骡子对主人的忠诚,为它置办棺椁安葬并立一座牌坊纪念。现在的骡子坟山就是当年陶姓人家安葬骡子的地方。骡子牌坊于20世纪60年代修建水库时被拆除。

娘娘牌坊的故事 娘娘牌坊和墓位于牌坊社区黄龙岘晏子村。村中间有一座小山,山不大,紧邻古官道旁,在山的中间有一座很大的坟墓。墓的前面立有一座很雄伟的牌坊。牌坊每块石头都是用青石雕琢而成的,每块重约400斤,在牌坊的前面有一青石贡桌,整座墓是用青石垒成。青石每块长宽约50至80厘米,层层叠叠,没有墓碑。在大墓的后面约有500米深处,建有一座两进头的庙宇。庙的屋面很特别,全是朱红色琉璃瓦。庙的东面有个小水塘,水面不大,但很神奇,常年往外流动着清泉,当地人称此塘名为小荷花仙子塘。庙里有尼姑常年在此念经送佛,也时常到大墓前祭拜清扫,从不和当地人接触。晚清时,洪秀全大军来到此地,当地村民全部跑到庙中避难,大军紧随而来,庙里尼姑建议大伙把值钱的东西全部扔到水井里,把井口掩埋,日后再挖出来。众人听后立即照办。庙宇在这一次战乱中被火烧掉。在大军走后,来了一帮道士,挖开大墓,把里面的宝物全部盗走。后经当地冯氏族人把此墓修复,牌坊依然安在。
1958年,当地建设水塘,因少石材,众人就把牌坊拆除,用作塘的涵洞,便于放水。牌坊石头被埋于塘下,只有少量的牌坊石块留存村中。在1974年,村民汪忠祥在靠近大墓的自家地里挖地,挖出一个圆圆的东西,文物专家认定此物是文物,是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西宫娘娘头上的饰物。此文物现存于南京朝天宫博物馆中。这座大墓原来是明洪武年间一位西宫娘娘葬在此处。

牌坊 牌坊社区因清朝廷赐予邢家贞节牌坊而得村名。在清朝中期,邢家父亲因病早逝,只留下孤儿寡母过日子,母亲为了给儿子读书,靠缝补针线,挣来一点点钱供儿子读书识字。十年寒窗,儿子考上探花及第。后探花晋升到河南八府巡按。因其母亲为了儿子成才,一生没有再嫁,清朝廷特赐贞节牌坊一座,故牌坊社区由此得村名。目前邢家的后人还居住在牌坊社区牌坊村,清朝所赐贞节牌坊,1958年修建水库时牌坊被拆除。

甘熙府山界 在清朝道光年间,牌坊社区前龙村建有三进头的大瓦房,为甘熙故居。甘熙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道光皇帝的陵墓就是甘熙勘定的。甘熙在清道光年考取进士,后因母亲去世,在黄龙岘山中丁忧守孝。甘熙的生母是他父亲收的偏房,出殡的那一天,甘熙身穿官服坐在母亲的棺椁之上,对着家人说:“开正门,送慈母出殡!”家族成员看到甘熙身穿官服也只好开正门。甘熙母亲所葬之处,是他自己亲自选定的,在牌坊社区黄龙岘村前龙山中。甘家的管家吴氏家族后人现居住在黄龙岘陶家自然村,提起祖辈们,吴氏长者常说道:“先人是随着甘熙从南京南捕厅迁到此处的”。甘熙之墓于生母身旁牛角之上。民国三十年,匪兵盗墓,从甘熙的坟墓盗走了不少宝物。后经吴氏族人出资修复了甘熙坟墓。现仅存于甘府山界石碑一块留存于牌坊社区。

晏公庙与五指山 晏公庙,坐落于黄龙岘的东面。庙宇是正殿三间,供奉着晏公像,两边是厢房,庙门是个月牙门,门前有条小溪,溪水长年水流不断,小溪旁就是古驿道,道旁立有一块荷花棒子,由青石雕成。庙的正前方有五座山头,分别为晏子山、早山、刘尖山、梦山、歪头山,古时又称为五指山。晏子山的山头与晏公庙的正门在一条轴线上。早山是黄龙岘人最早看见日出的地方。刘尖山为当初此地刘姓的家山。梦山,此山中有一座尼姑庵。歪头山因形而名。
在明清时期,晏公庙周围非常繁华热闹,有戏院、当铺、旅店,南来北往的人走到此地,都要在此处歇歇脚,拜一拜晏公像。
“文革”期间,晏公庙全都被拆除。 

牌坊社区之歌

牌坊社区是一朵金花
绽放在南京的南大门
黄龙潭中黄龙在腾飞
五指山下神龟在奋进

十年官道松竹常青
娘娘问道义勇救君
为人赤胆演绎世间真情
为骡建功德牌忠贞象征

牌坊牌坊是善的表彰
彰显这里千古淳朴善良
青竹弯弯是竹的谦虚
大茶壶热茶是真诚自强

开门见山南山巍巍叠翠
山上举旗帜聚民心
山下玉树清风育新人
甘熙老宅友恭传金陵

牌坊牌坊是社区之名
牌坊传颂的是精神
黄龙岘毫茶泡出龙的热情
十里夜道讲述这里月异日新

这里是牌坊社区
三山半落青天外在江宁
五峰逶迤十里内在江东
这里是江东的一朵金花

这里是牌坊社区
晏湖晏公是传奇
黄龙藏龙又云龙
龙舞龙腾长江龙

该标志以一条黄色的盘龙为主题,好似一块牌坊,突出牌坊社区标志性地段“黄龙岘”风景区,下方为中文标注——牌坊社区,图中大茶壶为牌坊社区大院前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