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经济和经济建设中的压舱石

10月 25, 2023

《粮食经济栏目》发刊词

徐震中

《南京粮食》网开设了《粮食经济》栏目,这在当今众多的平面媒体和视频媒体中是唯一的。大家都说,这个世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二是上层建筑。粮食是诸种食物的名称统称,我国古文献中是将粮和食分开的,粮是指五谷杂粮,食是指吃和能吃的物。现代以来,粮食在世界上,专门设置了组织,如联合国的粮农组织,各个国家的粮食部门,管理着粮食集散储备,如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就设了一个粮食部门,是专门管粮食的政府机关,能管到的地方江浙一带都盛产粮食。刚逝世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过:谁掌控了粮食,谁就掌控了世界。粮食,无论是特殊时期还是常态时期,都是人类生存和世界秩序的关键基础,或说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在我的理解中,粮食经济,围绕“粮食”这个中心,其经济生产链包含了一产、二产、三产中的诸多行业。

古代农业经济(石刻)

人类进入文明的探索是始于”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工业与农业,是一体的两面,到今天,有点规模的农户,已有多种动力机械用来种植粮食,如飞机、播种机、收割机,而运输贸易粮食,有专设的粮船和码头。码头是建筑,建筑中又有粮仓和粮食集散贸易专设的粮油市场、大大小小粮店,如网一样送到千家万户的居住点,保障着这个社会每天必须的能量动力,没有这动力,如同汽车没有油,就停顿成了摆设。所以,又把粮食作为最基本能源,与工业中石油放在一起,但目前仍无等同性,汽车和机器没有油了,只是暂时可以不开动,但人类社会没有粮了,人会饿死,会消亡。所以,粮食既是人类社会经济基础,又是人类生命的保障。

在农业社会中,粮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即使世上最强盛的唐朝亦如此。唐代长安的人居多了,连朝廷也没有粮食了,于是,整个中央政府大小机关和家眷搬到洛阳去办公,到长安有了粮食再搬回来。洛阳有粮食,是从大运河里运来的,洛阳在黄河南岸,水运便利。大运河是倾一国之力开凿的粮食运输线,定名“漕运线”,这条粮食运输线从杭州钱塘江起,至太湖、长江,亦可溯江而上鄱阳湖、洞庭湖入川蜀至成都,亦可至巢湖、洪泽湖、汉江的产粮区。而大运河向北,能将我国当时最大的长江冲击平原,即长三角平原,黄河冲击平原,即华北冲击平原,重要产粮区的粮食构成一张粮食运输网,至长安至北京。粮,在农业社会,等于或亚等于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既受气候温度变化而莫测,又受人为的争夺而引起的战争、竞争的影响。所以,有的民族、王国、国家消亡了,或打散了又集聚到产粮区。华夏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团结于此而强大于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由此这张以粮网为主而构建的江湖河海生产运输的粮食网络。

缘何定名“漕运”呢?我的解读是:漕字解字迷就是“九口十一画”,九口代表着国土中大大小小产量的土地、平原,还有九条湖、九州。“曹”字中间有两个“田”的组成。十一划是东西方向,字划中称横,代替国土中有十一条江河,构成可以运输,中间上下两条长划,是象征南北人工运河或长江黄河。一个漕字,就是一张粮食生产大调运图。这个网络一旦断裂,若又有地方受到天灾而粮荒,那个地方就会生乱,粮无法调运,就会有流民群体的产生,还会有起义。社会发展亦如此。

我国独有漕运史,就是一部国家经济史,从公元前486年开凿邗沟始,当年南京、镇江、扬州都是海口,至汉,已形成了海、江、河、运河、陆地的粮食专运线。这条运粮专用线,陆上称粮道,由中央王朝统辖管理,也称官道,漕工有百万以上,亦设事军编制。但粮食又是商品、经济的基础,于是漕运部门,成为粮食经济、运输交通、工业、商贸业、军事的综合部门。

当然,交通运输线的建设,带来了百业的流通发展,所以,在1840年前,中国的GDP一直是世界第一,占世界的GDP百分之四十以上,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我今天为什么要拿粮食经济说GDP这个事,是因为不拿“粮食经济”这个名称,很难说清楚中国经济建设中的GDP为什么能挺立世界3000年第一的原因所在,而世上的粮食经济学家,也很难找到“漕运”这个点而进行阐述。

再说粮食经济与金融,金融就是钱,是经济流通的血脉,粮食生产流通储存都以货币结算其存在价值。在农业经济社会,我国一直以粮为纲,作为粮饷结算方式而计算公职人员、百工的薪水工资的,铸造铜、银、金币也是以粮食的生产基数而发行流通;国与国之间的交易,通常是物货对换。故而,我国能在建国后初四十年内,虽是纸币化了,也是以粮为纲,粮价一直坚挺在1角6分钱不动,而经济稳定增长是相关联的。民国1947年时发行金融券法币,离开粮食生产经济预算,至使上午粮价10元,晚上就1000元了,这就导致了民国国民经济在战后第二年开始崩溃而从此而不可收拾的危局。当今纸币美元一统世界近百年,除了具有足够的粮食,还有石油、铁矿石的储备和生产控制,黄金只是各种货币应对美元的一个参照物,其潜在的危险的原因是在于美元的发行控制权在金融资本手中,而不在中央政府手中。所以,会有今天的俄乌战争和中东战争,都是为了人吃的能源粮食,人行的能源石油。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中国这样一个“漕”字。

漕运粮食

粮食经济首先涵盖种植和养殖两大行业,其次涵盖粮食加工的食品业、服务业,商贸业、仓储保鲜、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还有专门为粮食而立的院校和科研院所等。

粮食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有的社会学者将经济形容为一条船,将粮食形容为压舱石,没有了压舱石的船,船遇到风浪时会翻。

粮食经济学是从农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其论点首先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述国家、社会组成时提出。我国原有三大粮院,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南京粮食学校、武汉粮食工业学校。后又有四川粮食经济学校,及各省市相继办的粮食专业学校,农业大学、综合性大学中也专设了粮食经济系院、科。

1972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布朗所著《世界粮食前景——马尔萨斯的阴影》一书,轰动全球,书中提出一个议点,“谁来养活中国人”?于是,世界分成两大派,阴影派和乐观派,中国10多亿人成了回答派,即:“我们用全世界10%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其实,中国人生活在中国的领土里,五千年来,一直生活得很好,无论是农业社会的中国,还是进入工业社会的中国,一直是生活得很好的,很荣誉的,从未要别人来养才能活下来。那个马尔萨斯是人口控制论代表,认定贫穷是人类不可变的命运。莱·布郎“谁来养活中国人” 伪命题,实际上是冷战思维中散布的中国恐怖论,人口只允许美国才能发展,中国不行,沿续到今天,已变成要控制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相续各级都设立了专门的粮食经济学会、研究会。

上述之言,仅是作为《粮食经济》栏目的发刊词,是我从事南京市粮食工作多年后之言说,粮食经济、蔚为大观,正所谓从一粒粮食看世界。

抛砖引玉,欢迎方家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