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仓储设施基础,增强科学储粮能力——南京市粮食仓储设施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思考

8月 10, 2024

冯锦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仓储设施是粮食储存环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我市粮食仓储设施现状
(一)我市粮食仓储设施类型及库存构成
目前,我市粮食仓储设施类型主要有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和楼房仓等,其中平房仓仓容占比最多,全市现代型仓容(2000年后新建)中,高大平房仓仓容占比高达98.7%。经过南京市“十三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规划的发展,我市整体粮食仓储设施呈现出整体仓容不断增加,仓房类型现代化比例不断提高,信息化覆盖率不断提升的良好势头。
(二)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初具规模
目前,我市政策性储备库点中,完好仓容占标准仓房仓容的绝大部分,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我市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不断得到整合优化。新建部分高标准仓房近20余万吨,涉及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等涉粮区;综合型物流产业园区3个,分布在长江南北;政策性粮食储备库点信息化覆盖率100%;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达到85.3%。
(三)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推进库点信息化升级改造工作。不断优化数字化粮库建设,逐步打造“并行作业一卡通行”“多点位粮情一图纵览”“跨区域仓储一网统管”数字化体系,实现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仓储管理智能化、安防监测实时和业务管理集成化。实现与国家局平台对接,积极推进市区储备粮承储库点信息化建设。
不断试点运用绿色储粮新手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两年安排专项资金优化升级或新建改建粮食仓储设施,不断探索氮气气调、低温两大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国家绿色储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数字化粮库建设,推动南京粮食集团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成果转化落地,提升具有南京特色的绿色储粮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市粮食仓储设施中运用四合一技术仓容占比99%、绿色储粮提升仓容25万吨。

二、我市粮食仓储设施的缺陷和不足
我市粮食仓储设施整体水平虽然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与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要求相比,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现代化仓房占据主导,但“小散远旧闲”仓储设施依然存在
“十三五”时期,我市粮食仓储设施科学规划,有序发展,仓储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南京作为大型省会城市,又是销区城市,粮食仓储设施分布不尽合理、发展较不平衡、结构尚待优化,“小散远旧闲”库点仍然存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小散远旧闲”库点储藏条件差、储存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粮食损耗大,需要加以整合建设。另外,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老旧仓房仓容量相对较小,已难以满足粮食的收购和储藏需求,更难适应优粮优储和分仓分等分品种储存的需要。我市结合工作安排,采取修建一批、收回一批、置换一批、报废一批等方式,通过分类处置的方式已陆续对部分资产进行整合。
(二)科学储粮技术应用广泛,但各涉粮企业间较不平衡
目前,我市粮食仓储企业普遍应用环流熏蒸技术、粮情测控技术、机械通风技术、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谷物冷却技术和气调储粮等技术,大都配备了输送机、提升机、清选机等设备,基本实现了粮食出入仓机械化。近两年新建的高大平房仓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较多,但是,个别库点尤其是老旧仓房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粮食出库、入库、扦样等成本高,同时老旧粮仓的气密性较差,容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引起在库粮食发热、发霉、生虫,还存在安全生产和熏蒸安全隐患,易造成粮食品质降低或丧失商品价值,增大粮食储存安全风险。
(三)从业人员结构有所改善,但专业人才依旧缺乏
近些年来,我市粮食仓储企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优化,但各区之间、企业之间不平衡,从粮食流通行业所承担的责任看,粮食收储作为传统行业普遍存在人员老化、文化层次低、专业人员易流失等共性问题,随着数字粮食、智慧粮库、网上交易、现代化储粮、检测技术等现代粮食流通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市粮食流通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凸显。
(四)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新的仓储技术亟待开发
“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仓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粮油储藏科技发展的主流,绿色生态储粮理念已得到业内人员的认同,安全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共识。但纵观粮食仓储行业,技术发展相对不足,技术衔接不顺畅,受经费、转化平台缺乏等因素制约,很多新技术发展进程缓慢,普及率相对较低,仅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或者少数地区进行小规模试行研究,同时,高校研究成果转化率也较低。先进成果和技术集成较少,部分成果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及实际应用。

三、我市粮食仓储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整合优化仓储设施布局
南京市要继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增加优质完好仓容供给,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确保市场粮食安全供应。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南京市“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定期调度项目进度,力争所有项目尽早建成达效,全面完成当年度粮食仓储物流能力建设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加强国有粮食仓储设施保护,对因需要拆除的仓库严格执行“拆一还一”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优化仓储设施布局。整合现有库点资源,调整现有仓储资源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相匹配,完善各区仓储设施布局,鼓励粮食仓容缺口大的地区新建扩建仓储设施,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满足仓储需求。统筹市区级库点建设,通过市级库点和区级库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两级储存粮食的共用共享共保,提高粮食收购、储备、保供的综合能力。
(二)提升仓储设施配置,增强科学储粮能力
合理进行粮食仓储设施装备及技术、工艺的优化配置,减少损耗、降低污染、节约成本,实现绿色储粮的目标。
提升设施设备现代化。针对部分库点储粮配套设施陈旧、储粮机械化程度低、储粮技术应用落后等问题,配置和优化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推进仓储设施设备在机械通风、电子控温、环流熏蒸和局部处理设施等方面升级改造,配备快速检验设施,全面提升仓储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绿色仓储”。总结推广南粮集团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经验,采用新型防水隔热等新材料、自然通风等双屋面平房仓等新仓型、氮气低温保鲜储粮等新技术,高效环保进出仓等新工艺、多参数粮情检测等新装备,重点提升节能环保、绿色储粮、高效作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储粮生态化。
推广应用储粮新技术。鼓励结合南京储粮生态环境,引进吸收同类地区安全储粮成熟经验和做法,如粮食保质干燥技术、低温准低温保鲜储粮技术、气调储粮技术、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浅层地能控温储粮技术等,推动“优粮优储”。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储粮技术日新月异,为提高我市安全储粮水平,需要进一步向科技要“生产力”。
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聚焦“数字粮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粮库”建设,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对全市粮库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应用与转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智能化仓储管理技术、粮情监测与分析预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自动控温通风系统等,加快推进储备粮管理业务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提升仓储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突出数量、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升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共享等信息化应用水平。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绿色仓房建设,加大新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应用,提升现代粮仓功能性结构和功能性仓型。推进绿色生态储粮,大力应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集约环保储粮技术,推广低温准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生物技术防虫治虫、仓房膜下内环流控温控湿免熏蒸储粮技术等,实现粮食“常储常新常鲜”。推行绿色作业装备,开展节能环保改造,提升粮食清理装备水平,有效控制仓储出入环节扬尘和噪音,妥善处理粮食清理筛选产生的固体废物,推行净粮入仓,应用密闭输送装卸设施,着力解决平房仓进出仓及作业环境短板。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识别代码的应用,激励粮食生产加工经营企业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整合集成粮食特别是“好粮油”产品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检验监测等信息资源,形成粮食产品质量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实现粮食各环节可追溯数字化管理体系。
(四)强化人才培育,加强储粮队伍建设
储粮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储粮企业管理水平,人才培养应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企业需求,分梯次分专业分技术分工种进行培养和引进。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加强基层一线企业管理、仓储保管、应急保障、质量检验、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拓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培育造就“粮工巧匠”,提高员工职业操守,努力提高行业在职从业人员队伍综合素质。
建设储粮人才智库。凝聚粮食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多元主体的行业专家,加强行业重大课题研究,在市内建立一支集科技研发和粮食仓储技术为一体的专业科技团队,为全市粮食事业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服务。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理顺粮食从业人员管理机制和薪资待遇,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大力宣扬先进典型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高技能人才表彰活。
引进青年科技人才。针对粮食系统“青黄不接”、人才队伍断层断档问题,实施粮食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依托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质检院等粮食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培育和引进粮食企业管理经营、专业技术、检验检测、高技能技师等各类型、各层次人才。
(五)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安全储粮效能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把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考核、追责和问责,增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严肃性。全面推进实施粮食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对粮食仓储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梳理,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形成责任清单,以清单式、指标化促进工作落实。要求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各自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工作时限,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有序推进安全储粮。聚焦重点任务,部署重点工作,明确工作步骤、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分层次、有步骤实施安全储粮建设项目。每年年底对安全储粮重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开展绩效评比,对标找差,评比结果作为后续粮食仓储物流能力建设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切实把安全储粮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