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文化

外婆的米汤

外婆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她性情温和,沉默且克制,偶尔她会抿嘴微笑,笑容如穿过饱满稻穗缝隙的阳光,朴实且纯粹。

半碗米饭

那天午餐时,我盛了半碗米饭,却吃得格外慢,用心咀嚼每一颗饭粒,细细地品味二老亲手种植的稻子加工而成的米饭,体会其中的辛劳、不易与收获。那晶莹剔透的米粒,越嚼越有劲道,越品越香越余味无穷——那是老人家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经过无数个日夜,经过无数道工序才呈现在餐桌上的米饭,我咀嚼出“一丝一缕当思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时来之不易”这经典名句的真正意义。

多味面汤

老家有个习俗——新春里,家里来客人都要烧茶。这茶不是一般的茶,是有内容的茶,如蜜枣茶、桂圆茶、蛋璧茶,但最为讲究的当数元宵茶了,也许是应了时下所谓的“手工制作”吧?!我们叫元宵茶为“圆子茶”。

父辈的旗帜

父亲是一名基层粮站的仓储保管员。那年月,粮站的父辈们时常把“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口号挂在嘴边。后来发现,父辈们喊出的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对粮食的敬畏,是用生命的呵护。再后来,粮站的父辈们都相继离世了。但他们储粮爱粮的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为我们粮食人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一棵水稻的风流

我至今仍记得那天,我顶着一朵细白的小花帽,穿着黄褐色的衣衫在一只粗大的手掌里欢舞,兴致所至,我一头滚落到柔软的土壤里,从此我便与一个叫做“田野”的家伙同床共枕。这段朝夕相处的时光长达四个月之久。

生在鱼米之乡却“爱粮如命”的余家湾人

余家湾,旧时是滁河水系的一道水湾。后来,在水湾外口筑了堤,才成为今天小圩的模样。在它的周围,有大桥乡的四大圩口:自东向西依次数来是北城圩,刘康圩,联合圩和三合圩。这四大圩口,均为传统的鱼米之乡。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所产稻米,向负美名。

南京市“2023年世界粮食日暨粮食安全宣传周”广场活动在浦口区举办

戴兵 金秋十月,稻米飘香”。2023年的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 […]

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谷文化有什么内涵?其实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在中国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以稻(或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五种农作物,称为“五谷”,这里的稻即水稻,去壳后就是人们吃的大米;麦即为小麦,能磨成面粉;稷为豆类的总称,比如黄豆、绿豆、红小豆等。